罗吉尔·培根(Roger Bacon, 1214—1292年)他是第一批讲授被禁的《物理学》和《形而上学》的教师,成为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译注者。

基督教学术革新

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,他所提倡的基督教学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宣扬上帝智慧。但是,他的思想的神学色彩没有掩盖他的批判和革新精神。他在《大著作》开篇指出,在理解上帝的光辉之前,首先必须清除障碍。他把人类认识错误的根源归结为四大障碍:

这些障碍是:(1)靠不住的、不适当的权威的榜样;(2)习俗的长期性;(3)无知民众的意见;(4)以虚夸的智慧掩饰无知。每一个人都陷入这些困难,人们的状况靠它们维持,因为每个人在生活、学习和职业活动中都用下面三种糟糕的理由达到相同的结论,即:(1)这是我们前辈树立的榜样;(2)这是习俗;(3)这是共同信念,因此必须坚持它。可见,纵使这三种错误被理性令人信服地驳倒,人们还可以原谅他们的无知,第四个障碍总是出现在眼前或嘴边:虽然他不知道任何有价值的东西,但还是无耻地夸大所知道的一切。

“四障碍说”是对经院学术的尖锐批评。崇拜权威是以圣徒和教父言论定是非的教条主义,因袭守旧是恪守传统的保守主义,服从一般人信念是盲目的信仰主义,夸夸其谈是不学无术的文字游戏。

从罗吉尔·培根设想的新学科内容来看,他提倡的革新只与哲学有关。这里的“哲学”指与神学有别的一切世俗学问的总称,他把哲学分为数学、语言学、透视学、实验科学和伦理学五部分。这种分类与亚里士多德关于科学的分类不同。更重要的是,他对这些学科性质的论述显示出与经院研究不同的科学理性精神。

罗吉尔·培根认为数学是最基本的科学,用他的话来说,数学是“其他科学的大门和钥匙”,他还特别强调数学对自然研究所起的关键作用。再如,罗吉尔·培根所谓的透视学实际上是对感觉的分析。他把感觉对象分析成二十九个感觉要素(sensibilia),它们分属两个层次。

  • 简单层次是每一感官的单独感觉,称作“专门感觉”,计有:视觉感知的光和颜色,触觉感知的热与冷、干与湿,听觉感知的声音,嗅觉感知的气体味和味觉感知的味道,共九种。

  • 第二层次是专门感觉的复合,称作“一般感觉”,计有:距离、位置、体积、形状、大小、连续化、单独性、数量、运动、静止、粗糙、光滑、透明、厚度、阴影、模糊、美、丑、近似、差别等二十种。

罗吉尔·培根对感觉由简单到复杂,最后到对事物判断的感性认识过程做了详细分析,以后的经验论者也是沿着这条分析的思路来说明感觉现象的。

实验科学

罗吉尔·培根是第一个使用“实验科学”(scientia experimentalis)概念的人。他认为实验科学是最有用、最重要的科学。“实验科学”与“证明科学”的关系如何呢?罗吉尔·培根指出:

推理和经验是两种获得知识的途径,推理达到结论并使我们认可这一结论,但并没有给我们摆脱一切怀疑的确定性。只要结论没有通过实验的途径,心灵就得依赖对真理的直观。因此,推理是不够的,经验才是充分的。培根的另一结论是:“没有经验,就没有任何东西可被充分认识”,“一切事物都必须被经验证实”。

罗吉尔·培根从三方面论证了实验科学的优越性,首先是它的实证性,它能够证明科学的结论。他一方面承认证明科学的必要性,另一方面坚持实验科学的充分性。换句话说,如果演绎推理是确定知识的必要条件的话,那么实验科学就是确定性的充分条件。其次是实验科学的工具性。没有实验的帮助,其他科学便达不到目的。在此意义上,实验高于思辨和学艺。最后是实验科学的实用性。实验不仅仅是其他科学的工具,而且是达到人为目的的工具。他的这些设想启迪了后人的智慧,并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实验科学先驱的称号。但直到17世纪人们才普遍接受了这样的观念。除了日常经验之外,他把个人的内在的精神体验,特别是宗教感情与特殊体验,也算作经验。罗吉尔·培根对经验的看法虽然打上他所处时代的烙印,但至今并未失去意义。

哲学史上有两位姓培根的著名哲学家,他们的思想极其相似,都以改造人类知识为目的。十六七世纪的弗兰西斯·培根在《新工具》一书中对学术现状的批判和对未来科学的展望与13世纪的罗吉尔·培根在《大著作》中的观点相似到难分彼此的程度。一位研究者提醒说:“当我们谈到科学中的培根改革时,我们应该提到那个被遗忘的13世纪僧侣,而不是那个赫赫有名的17世纪的大法官,这样可能更公正。”